期刊简介
《中国法医学杂志》(CN 11-1721/R)1986年创刊,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办单位:中国法医学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中国法医学杂志》是国内法医科学技术领域国家级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性期刊(双月刊)。率先报道国内法医学科各领域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刊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有相当学术价值或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论文(包括阶段性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等。所刊载信息反映了我国法医学科领域的科研、检案技术水平和现状,反映国际法医学科领域成果和新动向。
本刊设有论著、综述、 技术交流、短篇报道、案例分析、案例报道、医疗纠纷鉴定、读者论坛、述评、讲座、法医学教育、法医学史等栏目。
本刊为荷兰国际科学文献数据库(ELSEVIER)收录期刊/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国内5个数据库检索机构收录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单位: 中国法医学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出版部门: 《中国法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572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172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58.00
杂志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法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 主办单位:中国法医学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 国际刊号:1001-5728
- 国内刊号:11-1721/R
- 出版周期:
-
大鼠脊髓挫伤后BDNF表达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挫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脊髓内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以正常脊髓组织为对照,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伤后即刻、1h、3h、6h、12h、1d、3d、5d、7d大鼠脊髓组织中的BDNF和BDNFmRNA进行检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内有低水平的BDNFmRNA表达和少量BDNF阳性染色细胞,BDNFmRNA......
作者:刘杨;刘季;王亚方;任广睦;王英元 刊期: 2007- 01
-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C-反应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反应蛋白(CRP)对冠心病猝死(SCD)的诊断意义.方法从本教研室2001~2004年尸检案例中挑选68例案例资料和心脏标本,分为3组:A组:SCD(27例);B组:冠心病非猝死者(21例);C组: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死者(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每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右主支粥样硬化斑块内的CRP染色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
作者:岳霞;吴华;陈新山 刊期: 2007- 01
-
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间脑apo E的表达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脑内apoE蛋白变化的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观察伤后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apoE蛋白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伤后0.5h组脑皮质神经元apoE出现阳性表达,3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伤后0.5h组在海马出现apoE强阳性反应,CA1区在伤后3d达到高峰,而CA2~CA4区......
作者:何光龙;孙来晶;周亦武;贾冬梅;邓伟年;戴甲培;刘良;徐小虎 刊期: 2007- 01
-
33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法医尸检分析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国内法医文献报道的个案较多,但针对外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大样本案例分析较少见.本文根据33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案资料,对其法医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樊军;黄平;蹇斌 刊期: 2007- 01
-
巨噬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法医学意义
损伤时间推定,一直是法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寻找准确推定损伤时间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巨噬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伤后巨噬细胞源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巨噬细胞吞噬物的演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认为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在损伤修复中的特征性变化,有望成为推定损伤时间的方法之一.......
作者:郑爱萍;龚志强;冯琼;许小明;郑剑 刊期: 2007- 01
-
CCK受体基因多态性及与部分精神疾病症状的相关性
胆囊收缩素(CCK)不仅存在于消化系统,而且还广泛存在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并以神经递质的形式通过其受体(CCK-R)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CCK-R有两种类型,CCK-AR和CCK-BR.CCK-R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并通过影响或改变CCK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强度而与酒精中毒、精神分裂症、恐慌症等人类精神疾病密切相关.CCK-R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可能为法医学个人识别与亲权鉴定新提供新的遗传标记......
作者:张璐;王保捷;丁梅 刊期: 2007- 01
-
应用SEM/EDX检测皮肤上腐蚀物质元素
在某些凶杀案件中,犯罪分子为掩藏其罪行,用强酸、强碱对尸体进行毁容,然后抛尸的现象屡有发生.为确定尸源、寻找侦查线索,侦技人员必须确定毁容物质的种类或品种.......
作者:楼寿松;傅得锋 刊期: 2007- 01
-
多排螺旋CT在脊柱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脊柱及其所合并的脊髓损伤是导致严重伤残甚至死亡的常见因素.X线检查由于在显示椎体骨折,尤其在了解脊髓情况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以及法医学鉴定的要求.......
作者:张国强;蔡红艳 刊期: 2007- 01
-
中国汉族人群2个高变MV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常染色体小卫星基因座D16S309(MS205)位于16p13.3(AE006466)[1],核心序列为45~54bp,重复次数8~87次[2].D2S44(YNH24)基因座位于2q21.3-q22(AJ001534)[3],核心序列为31bp.本文采用MVR-PCR技术,选择重复单位3'侧翼区引物(公共引物)和MVR特异性引物匹配进行PCR扩增,对中国河北汉族人群2个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进行了调查......
作者:赵艳梅;丛斌;付丽红;白雪;姚玉霞 刊期: 2007- 01
-
人体腓骨的性别判别分析
骨骼的性别判定是法医人类学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法医在实际检案中主要通过对骨骼大体形态的观察来区别男女.一般情况下,男性长骨较女性粗而重,肌嵴和骨突较发达,关节端的头和骨髁较大[1].然而,由于两性之间在形态特征上重叠范围较大,仅仅据此进行性别判定需要丰富的实际经验,而且误差也较大.因此,有必要建立具有明确数据判断标准的长骨性别判别方法.利用下肢长骨进行性别判别,国内外学者多有报道,其中有关腓骨在......
作者:宋方明;张继宗;王英元 刊期: 2007- 01
动态资讯
- 1 以腹部症状为表现的冠心病猝死8例分析
- 2 不同抗人血红蛋白金标试剂条的可应用性比较
- 3 鳃裂瘘管切除术后复发继发感染性休克1例
- 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
- 5 69例勒死尸体分析
- 6 江苏金湖汉族16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 7 电流对人体损伤与细胞电穿孔在法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 8 甘露醇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 9 弥漫性轴索损伤法医学分析1例
- 10 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
- 11 烟蒂DNA分型的研究
- 12 285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分析
- 13 D2S1338基因座遗传不符1例
- 14 1例交通事故致阴蒂缺失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 15 中国东莞地区汉族人群22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 16 DCM猝死与晚期DCM心肌Cx43表达的比较
- 17 非典型缢死1例分析
- 18 法医学混合斑研究进展
- 19 Penta D、D21S11基因座分型表现异常3例
- 20 二代测序技术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